七月的青岛,海浪拍打着码头堤岸,胶州湾畔活力涌动。
上合之珠博览中心内,俄罗斯套娃与中国非遗展品隔空对话;“丝路电商”基地的机械臂正将山东家电分拣打包,准备通过TIR货车发往中亚;海尔卡奥斯工厂的智能生产线,正同步下线销往多国的定制冰箱……在这片联结丝路的热土上,上合示范区正以创新合作为引擎,激活国际经贸新动能,共绘互利共赢的壮阔图景。
文化搭台,串起民心相通纽带
以文化为媒,方能筑牢合作的情感基石。
走进建筑面积16.88万平方米的上合之珠博览中心,仿佛踏入了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世界。俄罗斯色彩绚丽的套娃、土耳其纹理精美的地毯、哈萨克斯坦独具风情的民族饰品、蒙古工艺精湛的传统手工艺品……各国展馆内,特色商品琳琅满目,文化元素交相辉映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,让各国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,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友谊。”金茂上合之珠项目总经理刘汉邦说。从2023上合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到“上合之夏”文化节,这座综合体已承办30余场重大活动,让“文化互鉴”从理念变为“展品互通、民众互动”的实景。
据介绍,作为中国-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集“会、展、商、旅、文”于一体的标志性项目,青岛?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是上合示范区在更大范围、更宽领域、更深层次提高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平台。自2022年11月正式运营以来,这座建筑面积16.88万平方米的复合型综合体,已累计引入5000余种上合国家特色商品,举办各类高端文化演出,成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下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。
电商筑基,丝路基地构建数字贸易生态
数字赋能是打通贸易壁垒的关键抓手。
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胶州湾海面,洒向青岛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域时,“丝路电商”综合服务基地已在晨曦中苏醒——智能仓储区内机械臂有序运转,跨境直播间里多国语言的推介声渐次响起,数据中心的屏幕上跳动着来自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的贸易信息流,这片充满活力的产业园区正以崭新姿态迎接新一天的跨境商贸往来。
“我们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的出海服务,依托中国—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综合服务平台,建设‘丝路电商’综合服务中心、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两大综合功能中心。同时打造融合式进口展示交易平台等9大功能服务板块,联动上合国际枢纽港、空港综合保税区等N个赋能载体,提供从物流运输、仓储,到支付结算、展销、人才培训等全流程服务。”青岛上合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谦辰介绍,基地创新推出“集货仓+前置仓+海外仓”模式,依托覆盖全球的跨境支付网络,让山东家电、纺织等产品通过“云端”直达上合国家。
目前,这里已形成从仓储、直播到结算的电商生态闭环,成为上合组织国家数字经济合作的“试验田”。
物流聚力,TIR通道打通国际运输动脉
让货物“跑得更快”,是畅通贸易的首要课题。
在全球贸易格局加速重构的当下,TIR以“一次通关、全程互认”优势,成为全球跨境物流新通道。中国道路运输协会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1-5月,全国TIR国际道路运输累计发运590车次,青岛以169车次的成绩稳居全国首位,占全国总量近30%,同比去年增长245%;出口货值达1.21亿元,同比增长329%,平均每天至少有一辆TIR运输车辆从青岛出发,驶向俄罗斯或中亚地区。
目前,上合示范区已开通中俄、中吉乌、中哈等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,运输品类实现重大突破,从最初的4类扩展至40类,涵盖食品、机械、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,逐步构建起完善的国际运输网络。
传化上合(青岛)国际经贸有限公司业务总监高汉玉表示,青岛TIR运输业务的迅猛发展,得益于其作为“一带一路”重要节点城市的优越地理位置、完备的交通基础设施,以及当地政府不断推进的通关便利化改革。未来,随着TIR运输体系的不断深化,青岛有望加速成为国际公路运输区域枢纽,其发展经验也将为全国国际道路运输业务提供有益借鉴。
数字赋能,综服平台激活贸易便利化密码
破解“贸易繁”,要靠“服务简”。
上合经贸综服平台的屏幕上,一组数据格外亮眼:注册企业2.2万家、跨境结算超5500亿元、信用查询1.1亿次。作为全国首个多边经贸一站式平台,它的“秘诀”在于整合了海关、银行、物流等资源,构建起“贸易+通关+金融”全链条服务。
“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国内企业走进上合组织国家的母港、上合组织国家企业进入中国的平台。”平台负责人在采访中介绍道。该平台依托中国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,在全国首创推出,并获得海关总署支持,成为“单一窗口”四大服务专区之一。
“‘数字一单制’让我们中小企业融资效率提高40%。”一家从事农机出口的企业负责人说。平台首创的“信用上合”系统,汇集全球4亿家企业数据,为贸易安全加上“双保险”。正如俄罗斯采购商的感慨:“在这里做生意,像有了‘透明的账本’,放心!”
智造出海,卡奥斯模式复制丝路沿线
从“卖产品”到“输出方案”,合作才能走得更远。
海尔卡奥斯工厂的生产线上,近20种不同型号的冰箱同步混流生产,每台冰箱的二维码实时追踪用户需求,85%的产品直接从生产线发往用户家中,无需入库。
“园区规划占地约4000亩,制冷产业规划3个工厂,采用统一规划、分步实施的策略,全部投产后总产能可达600万台。”海尔胶一冰箱互联工厂工艺总监尹冬冬向记者介绍道。
“我们的工厂是行业首家全模块全拉通、工序间协同制造的工厂。”尹冬冬指着生产线详细讲解,“从原材料进厂,到厂内的智能配送,再到整机制造和成品出厂,实现了深度集成。立体5层物流与9大模块智连,让空间利用率提升8%、效率提升30%、设备互联率达到100%。”在关键的发泡工序,海尔自主研发的五枪后背注料技术,使产能提升25%、能耗降低15%。
卡奥斯生态园不仅是制造基地,更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落地样本。平台已连接3.2亿台设备,服务40多个行业,帮助300多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。“我们输出的不是单个技术,而是整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。”尹冬冬表示,园区正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家电企业对接,计划在哈萨克斯坦、俄罗斯建设海外互联工厂。
从文化交融的“上合之珠”到通江达海的物流枢纽,从上云出海的电商生态到赋能全球的数字平台,上合示范区的每一步创新,都在诠释“开放”与“共赢”的深意。这片热土的实践证明,当“丝路之脉”遇上“创新动能”,当中国智慧对接国际需求,区域合作的蓝图必将在实干中绘就更壮阔的图景
文章链接:http://tradeinservices.mofcom.gov.cn/article/lingyu/whmaoyi/202507/177393.html